一、常見故障類型及對應原因分析
根據清潔流程中的操作環節,試運行故障通常與部件安裝不當、殘留雜質、潤滑問題或電路接觸不良相關。
二、故障排查與解決方法
1. 設備無法啟動(無電源響應或啟動后立即停機)
可能原因1:電源未接通或斷路器跳閘
解決方法:檢查總電源插頭是否插緊,配電箱內斷路器是否復位;確認設備急停按鈕未被按下。
可能原因2:水箱水位不足或水位傳感器故障
解決方法:① 清潔后未補水:打開進水閥,確保水箱水位達到“MIN"刻度以上;② 傳感器被水垢覆蓋:用軟布蘸檸檬酸溶液擦拭水位探針,去除殘留水垢。
可能原因3:安全門未關閉或門控開關錯位
解決方法:關閉試驗箱門,確保門扣與門控開關接觸良好;若開關松動,用螺絲刀調整位置并緊固。
2. 噴水異常(無噴水、噴水壓力不足或噴射角度偏移)
可能原因1:噴嘴堵塞或安裝反裝
解決方法:① 按清潔流程重新拆卸噴嘴,用通針清理堵塞物,壓縮空氣吹干后復位(確保噴嘴孔朝向正確);② 禁止使用硬物敲擊噴嘴,避免孔徑變形。
可能原因2:過濾器堵塞或安裝錯位
解決方法:① 檢查水箱過濾器是否裝反(不銹鋼濾網圓孔需朝上),用清水沖洗后重新安裝;② 小型濾芯安裝時需確保“O型圈"未脫落,濾杯旋緊無漏氣。
可能原因3:管路殘留空氣或水壓不足
解決方法:① 打開設備側面“排氣閥",持續按壓3秒排出管路空氣;② 檢查進水壓力(需≥0.3MPa),低于標準時調節外部進水閥或加裝增壓泵。
3. 機械異響(軸承/鏈條噪音、旋轉臺卡頓)
可能原因1:軸承缺油或鏈條潤滑不足
解決方法:按清潔流程中“機械部件潤滑"步驟,在被動軸承座、鏈條處涂抹專用潤滑油(每處滴3-5滴,禁止過量);轉速感應器齒盤需保持干燥無油污。
可能原因2:旋轉臺異物卡滯或樣品架未固定
解決方法:清理工作室內殘留工具或雜質,檢查樣品架螺絲是否松動,重新緊固并確保旋轉時無偏心負載。
可能原因3:電機皮帶打滑(設備底部)
解決方法:關閉電源后,調整電機皮帶張緊度(按壓皮帶中點,下沉量≤10mm為宜),若皮帶老化需更換同型號配件。
4. 漏水(箱門漏水、水管接口滲水)
可能原因1:箱門密封圈老化或異物粘連
解決方法:① 用軟布清理密封圈表面污漬,若發現裂紋或硬化,更換同規格硅膠密封圈(安裝時需平整無扭曲);② 關閉箱門時確保無樣品或線纜卡滯,避免密封圈受壓變形。
可能原因2:水管接口松動或密封膠帶脫落
解決方法:檢查進水/排水管接口,用扳手順時針加固(力度適中,防止接口開裂);若螺紋處漏水,重新纏繞生料帶(順時針方向纏繞5-8圈)。
5. 傳感器故障(溫度/壓力異常、報警誤觸發)
可能原因1:溫度傳感器被水垢覆蓋
解決方法:清潔加熱管附近的溫度探頭,用軟布蘸5%檸檬酸溶液擦拭,去除表面水垢后擦干復位。
可能原因2:壓力傳感器管路堵塞
解決方法:拆卸傳感器連接管,用注射器注入清水沖洗內部,確保無雜質殘留;重新安裝時注意接口密封。
可能原因3:控制面板線路接觸不良
解決方法:關閉電源,打開設備側蓋,檢查傳感器接線端子是否松動,用螺絲刀逐一緊固(需專業人員操作)。
三、應急處理與預防措施
立即停機檢查:試運行中若出現異響、火花或刺鼻氣味,需立即斷電,排查是否有部件短路或機械卡滯,禁止強行啟動。
清潔后復查清單:確認所有拆卸部件(噴嘴、過濾器、濾芯)已復位并擰緊;水箱注水后觀察3分鐘,確保無漏水再啟動;機械潤滑后手動轉動旋轉臺,確認無卡頓再通電。
長期存放后啟動:若設備停用超過1個月,清潔后需先空載運行10分鐘,排出管路殘留空氣,再進行正式測試。
四、無法自行解決時的建議
若故障排查后仍無法恢復正常,或涉及電路、傳感器等精密部件,禁止自行拆解,需聯系設備廠家技術人員,提供故障現象(如“啟動后E02報警")及清潔操作記錄,以便快速定位問題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覆蓋90%以上因清潔操作不當導致的試運行故障,核心在于嚴格按照清潔流程中的“安裝要求"和“驗收標準"執行,避免因細節疏漏引發設備異常。
本文出自:南京環科試驗設備有限公司,轉載請注明出處,謝謝!